做好浩瀚文章,当有凌云纵横之笔。
风行天下,潮叩海岸。福船水密隔舱的智慧、航海罗盘的计量技术、马尾造船厂蒸汽轮机的轰鸣……千百年来,闽人向海而生、拓海而荣,科技与浪花相互激荡,向世界展示出开放进取的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兴海”成为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福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协同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海上福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5万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三。
以科技创新点燃“蓝色引擎”,正为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洼地到高地——高能级平台夯实创新底座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经济大省,福建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面对丰饶的海洋资源,我省还存在海洋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原创性、附加值高的海洋技术创新较少等短板。
欲行远方,必先修其舟楫;科技兴海,必先筑其根基。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今年3月,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高端资源的汇聚地,前沿技术的发源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围绕科技兴海,福建以高能级科创平台汇人才、产成果、强转化,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全力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底座,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在福清兴化湾,两套“大国重器”遥相呼应。来自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绿电,通过海上电缆,输送至“东福一号”——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无淡化直接制氢平台,源源不断地从海水中电解出氢气。随着中试成功,海水无淡化制氢正加速迈向产业化。这场几代人共同追逐的蓝色梦想,正在福建照进现实。
圆梦之旅的背后,离不开福建大手笔引进落地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年,东方电气集团与福建省签订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与福建省及福州市签订了共建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高位嫁接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是福建加快解决高能级科创平台数量相对不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东方电气在海洋能和海工装备领域的顶层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研究院围绕海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以创新联合体的方式快速推动一批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使一批新产品、新成果在八闽大地得到应用。”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说。
全球最大的18MW海上风电机组、26MW海上风电机组先后在福建下线;全球首创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试在福清完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海洋防腐涂料通过第三方认证测试,实现海洋防腐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东方电气海上风电研发中心的落地,将助力福建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科技创新高地……研究院落地三年多来,东方电气不断在福建布局科研力量和新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依托创新土壤,无论是嫁接的“枝条”,还是根植于本土的“种子”,都能更好地发芽吐蕾、茁壮成长。
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33个、主推技术143项。大黄鱼“富发1号”成为入选的两个海水鱼类新品种之一。这颗代表国内大黄鱼育种领先水平的“中国芯”,来自我省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作为全国首批、福建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依托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组建,于2022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重组后聚焦海水养殖业重大良种需求,汇集福建省海水养殖生物方向的平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
本土高能级平台提档升级,水产“中国芯”孕育驶入快车道。产学研联合创新成果——“宁芯”系列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应运而生。通过密布其间的DNA探针,科研人员迅速获取大黄鱼海量基因型多态性信息,为高效开展大黄鱼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如今,“宁芯”系列产品和育种已推广至全国12家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推动全国大黄鱼育种跑步迈进“芯片时代”。
挂牌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如今,全省已建有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8个、部级6个、省级106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从实验场到应用场——创新链与产业链走向融合
过去我国养殖的鲍鱼品种,主要是从北方引种的中型鲍。它们养殖周期长,最大只能养到100克左右,对南方夏季高水温耐受性差,死亡率居高不下。作为高端食材的大规格鲍鱼,多从国外高价进口。
为了实现“鲍鱼自由”,福建人发挥爱拼会赢的精神,在“蓝色种业”方面实现突破。
瞄准规格小、度夏难、周期长等鲍鱼产业三大“卡脖子”难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柯才焕团队将目光投向全球,创建了一套鲍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历经10余年的技术攻关,来自太平洋东西海岸的两个优良鲍种——“皱纹盘鲍”与“绿鲍”完成了一场跨国“联姻”,育成突破性品种绿盘鲍。
“新品种耐高温性能提高2.26℃,生长速度提高50%~100%,既保留了皱纹盘鲍的细腻口感,又兼具绿鲍的大块头,规格比普通鲍鱼大出一倍多,其中有30%的鲍鱼能生长到500克以上。”柯才焕说,产业界“出卷”,科技界“答题”,高端鲍鱼走向百姓餐桌。2023年,绿盘鲍被遴选为国家农业主推品种之一。
这把鲍鱼“高端局”的背后,是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人们常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从“实验场”通向“应用场”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看似一步之遥,实则充满硬梗阻。
硬梗阻在海工装备领域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吐槽,长期以来,“做装备”和“搞渔业”的是两批人——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企业对接不充分,科研优势与产业布局错位,海洋科研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不对称。
如何找准产学研合作的契合点,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
福州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加大涉海优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能力和资源整合力度,协同国内外及省内外的创新资源,持续提升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支撑能力。一方面,以鼓楼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为依托,搭建集海洋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海洋科创成果展示、公共资源服务于一体的海洋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以连江粗芦岛、元洪投资区、江阴港城经济区等片区为核心,建设海洋科创成果集中转化区,推进海洋科创项目中试、落地孵化、成长培育,构建涉海科技产业集群。
2023年,借助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东风,申昊科技与“海上福州”走到了一起,与连江县携手打造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实验室,并入驻位于鼓楼区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依托平台,借力政策,申昊科技与浙江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研发契合海洋产业需求的高精海洋装备,精准破解海洋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
“以往,各类大型海工装备的安装、检测、维修以及水下搜救、考古等都需要‘蛙人’下水作业。”申海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吴海腾说,这些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机器人下海后都可以代劳。该实验室研制的申龙号水下机器人可以灵活执行搜寻、巡检、打捞等工作,目前已在连江县黄湾屿海域人工鱼礁、“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使用,担负着人工鱼礁区域日常监测、深远海养殖平台鱼类养殖情况监测等任务。
实施海洋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和扩展应用场景;聚焦海洋相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企业发展需求,搭建精准对接合作平台;深入推进“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重点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举办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活动、海工装备展览、现代海洋渔业招商活动等,引领海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多管齐下,攥指成拳,海洋创新链与产业链在同频共振中走向深度融合。
从当下到未来——弄潮儿逐梦星辰大海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福建瞄准海洋未来产业,聚焦数字海洋、海洋碳汇、海洋智能算力等领域,打造“数智海峡”海洋感知体系、海洋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以开放合作的胸怀,参与构建国际海洋秩序,合作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不久前,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在福州落地。3名非法捕捞案件当事人自愿签订认购协议,现场认购福州绿巨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上线的碳汇产品约326吨。
此次涉海创新,关联着一项重要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海洋是巨大碳库。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大量惰性溶解有机碳,其形成机制长期成谜。半个多世纪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焦念志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
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主张海洋中数量庞大却肉眼难察的微型生物,能够将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的有机碳,并储存在海洋中。这一突破性理论,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全新的负排放思路。
2022年,焦念志联合全球22个国家的3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联合国十年倡议计划框架下的重要海洋倡议。目前,焦念志推动提出的全球首个海洋领域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已正式实施。
面对沙滩侵蚀这一全球性挑战,如何针对复杂环境开展适应性的沙滩保护修复?
“我国半数以上的滨海沙滩遭受持续侵蚀退化,而我国岸线曲折、动力环境多变、人工岸线占比高,环境更复杂,修复难度更大,必须自主创新研发。”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说。
该所牵头联合多所高校科研单位攻关,历经20余年,构建起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引领国际强潮沙滩侵蚀防护技术创新,填补了我国沙滩修复综合技术空白。成果已从厦门推广应用至全国近百项工程,并走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全球沙滩侵蚀这一国际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为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海洋技术正成为福建攻关热点。从实验室演算到大海验证,从关键技术攻坚到成果落地,福建科研机构与企业以创新为桨,勇闯数字海洋深水区。
湛蓝海水下,水质变化如何监测?浮游生物是否异常生长?海陆界面碳氮如何循环?
厦门大学海洋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MMIS)用技术给出答案。团队专注立体监测、精细化模型和大数据信息化创新,为大海“把脉问诊”,给陆海统筹做“健康管理”。今年6月,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闽江口碳氮通量智能监控系统”在福州试点应用,这是我国首个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的河口碳氮通量实时监测系统。
自主研发海洋传感设备,突破“卡脖子”难题,构建“点—线—面—域”多维感知体系,催生出厦大海洋云平台,整合海量生态环境数据,为海洋治理数智转型筑牢根基。
北斗领航,数字海洋再添新动能。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北斗技术,结出创新硕果。
面对福建超11万艘乡镇船舶的管理难题,这家企业研发出一套“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监管网络,实现海上执法与岸上管理的无缝衔接,已覆盖全省近40%乡镇船舶,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而福信富通自主研发的北斗+5G远距离融合通信系统,通过5G高速通信与北斗短报文的智能切换,通信覆盖率达98%,这项成果纳入《福建省智慧海洋建设指南》,为全国海洋通信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福建方案”。
由“实体”海洋迈向“数字”海洋,掘金涉海数据资源,深刻重塑海洋经济图景。目前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已汇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经济管理与监测、海洋气象等领域数据约159亿条。涉海数据要素正与海洋产业逐步融合,深度赋能海洋治理。
“福建正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为纽带,加速汇聚各类创新资源。通过推进一体化大融合的‘海上福建’总平台项目建设,深耕‘空天陆海潜’五域融合应用,全力打造数字化赋能海洋治理的先行示范样板。”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潮起潮落,海洋以日月不息的自我更新成其浩瀚。以创新为笔,一幅人海和谐、活力迸发的现代海洋图景正在中国辽阔海域生动展现,不断书写建设海洋强国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林淑霞 张辉 李珂
以下声明条款适用于所有访问本公司网站的浏览者,福信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福信富通")保留随时更改该声明内容的权利。请在访问此网站之前认真阅读这些条款内容,尤其是"免责条款"、"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条款"。您访问、浏览和/或使用本网站即代表您接受以下条款。若您不同意下列任何条款,请立即停止访问本网站。
1.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有关本公司的资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视频等,力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本公司对以上资料拥有最终解释权。 本公司会尽力审核本网站上信息,但对该等信息不做任何保证(如可适用性、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侵权等)。对该等信息及其使用,本公司均不负任何责任。
2. 本公司可随时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而不另行通知,若您想要获得最新信息,请定时访问本网站。
3.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网站上的资料内容,也不能复制或转载将其用于任何公共或商业用途,更不能将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任何非法行为。未经授权而随意使用本网站上的任何资料的行为,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4. 本公司会提供“联系我们”板块与网站浏览者进行互动,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查看并管理用户在本网站上"联系我们"板块的留言信息,但是,本公司不对此类留言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原则上,我们不会向第三方公开留言内容,但是若留言内容包含被本公司视为侮辱性的、诽谤性的、淫秽或因其它原因不可接受的材料,用户应承担任何因此有可能产生的民事侵权或刑事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删除此类留言的权利,且以上条款的解释权、修改权归本公司所有。
5. 为方便您使用,本网站可能含有通向第三方网站的链接。这些第三方网站链接不代表本公司对第三方网站的内容的认同、批准和/或支持,也不是用于宣传或广告目的。本公司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做任何保证, 对第三方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对是否使用第三方网站及其内容,您应独立判断。
6. 本网站中使用的所有商标、标志等皆归本公司或许可方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本公司的商标、标志等。
7. 本网站所载的所有材料或内容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由本公司或许可方所有,但注明引用其他方的内容除外。
8. 免责条款 本公司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和/或无法访问本网站而导致的间接性的、特殊的、附带的、惩罚性的和/或后果性的损失,利润损失和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等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对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恶意软件、程序、代码等以任何方式对您的计算机系统造成的任何负面影响,或造成您的系统崩溃或出现其他技术问题等不承担责任。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本网站尊重并保护浏览者在网站中提供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本网站中的隐私政策适用于您对本网站的使用。您使用本网站即代表您同意该隐私政策,本公司可以根据该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存储、分享相关个人信息。
10.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条款 本网站及本法律声明的解释、效力、履行、纠纷解决及其他未尽事宜,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法律。如您与本公司发生任何争议,首先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您同意将争议或纠纷提交福建省福州市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